海格客车助力宁海探索城乡公交一体化新路径

发布日期:2018-12-10 加入收藏

       宁海县地处浙东,山水相依、海陆相连,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。然而,在通往乡村振兴的路上,偏远村庄村民的出行难题却曾让主管部门头疼不已。
       坐落在宁海偏远高山的桑洲镇南岭村就是一例。南岭村地处宁海、三门、天台三县交界处,因山高路远导致交通十分闭塞,不少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搬下山,只留下一片“空了心”的老房子。
       有的村镇虽然通了车,但仍存痛点:比如在深甽镇白岩村,村民出门要先步行三四公里到附近村庄的站点坐车;而地处岔路镇王爱山岗的上里坑村村民,每次外出更是要翻山越岭才能到客运站点。
       为此,自2015年3月初,宁海县启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工程,至当年年底完成改造。其率先在全省导入PPP模式,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“联姻”,不仅解决了城乡客运改造的大难题,还有效加快了重大民生工程的惠民步伐。
       原有14家松散型的客运企业整合成8家民营股份制城乡公交公司;平均票价从6.02元降到4.29元;车主从零收益到每月有分红;所辖363个建制村实现公交通车率100%,1001个自然村第一次开通客运线;45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10亿元社会资本……宁海县用独有的胆识和创新精神走出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新路径。

宁海—海格客车城乡公交

       市场散乱难发力
       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前,宁海县的客运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。
       行驶在城乡间的84条班线共467辆客运中巴车,大都为“一车一户”,且以经营线路或经营区域划分,分别隶属于13家不同的客运企业。由于客运主体众多,加之多为私营性质,缺乏统一管理,“服务差、乱收费、任意改线”等问题屡遭投诉。
       据宁海县公路运输管理所(以下简称“运管所”)负责人分析,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:第一,农村班线车的客源逐年减少,而运营成本却在逐年递增,城乡客运线路效益的低下严重影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,导致部分经营者擅自缩短线路,甚至放弃客流量稀少的偏远山村的营运;第二,城乡客运班线的经营主体错综复杂,名义上为公司化,实际多为个体车主联合组成,较难实现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管;第三,由于经营主体的分散以及客运班线的缺陷性,农村非法营运车辆大量滋生且屡禁不止,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秩序。
      “只有通过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,改革现有农村客运经营模式,对原有经营主体由政府收购,实行国有化经营,才能充分体现公交的公益性,体现社会效益,切实解决村民的迫切需求,这是维护行业稳定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,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。”宁海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2015年3月初,宁海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程正式启动。经过近一年的努力,至2015年12月底,改造工作顺利完成。改造后,通过新辟、改线、延伸农村客运班线和公交化改造等方式,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客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,实行“定线路、定班次、定时间、定票价、定站点”的公交化运行模式,客运票价实行政府定价,保证了农村乘客出行的便捷,建成了衔接顺畅、保障有力、安全高效的城镇乡村三级客运网络。
      “可以说,这是宁海县历史上最为重视的一次改革。”运管所负责人表示,“在改造过程中,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,我们一方面充分听取企业心声,在明确各公司股权分配的基础上,确定改造工作不搞‘一刀切’,只要一人愿意整合重组,就采取民营整合模式,由客运公司股东、经营者自主表决的形式确定改造模式,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;另一方面则实施企业重组和班线优化整合,比如公路运输有限公司的40辆运力全部以股份形式纳入城乡公交企业;原经营亏损的黄坛、水车、一市、越溪等4家企业被国有公交收购;同时,指导企业规范经营。”

宁海—海格客车城乡公交

       创新PPP模式长远机制
      “政府买单虽然可以一定时期内达到民生服务的要求,但也会给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。”运管所负责人表示。
       据介绍,宁海县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之所以成功,正在于创新打造了PPP模式的长远机制——对原有城乡客运企业进行股份制整合重组,同时政府投入4500万,撬动了10亿元的社会资本。经过科学测算,让社会资本的回报率达到12%的黄金线。
       宁海是如何做到的?运管所负责人解释说,此次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不是采用政府兜底,而是充分尊重市场主体,让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。在对县城内原有的城乡客运企业实行股份制整合过程中,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招投标,成立新的民营城乡公交公司,打破一人一车旧制,实现股份制经营、公司化管理、营收共享的风险共担模式。
       运管所负责人举例介绍:“比如长街镇客运公司以5100元/股/月的价格中标客运线路经营权,这就意味着公司每个月要按5100元每股的价格向股东分红。这种股份测算方法,在全国也是首创。”
       在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整合重组或国有收购过程中,宁海按照"便民利民、划片经营、冷热捆绑"的原则,坚持实现“四化、五定、四统一”,即服务规范化、公司集约化、经营片区化、运营公交化,定线路、定班次、定首末时间、定票价、定站点,统一调度、统一售票、统一结算、统一服务标准。
       为了帮助企业平稳“上路”,宁海县政府还投入45000万财政资金,用于冷门线路、更换车辆和票价的补贴。“正是这4500万元的政府投资,激起了投资者的信心,源源不断地吸引了10亿元的社会资本。”运管所负责人说。
       改造完成后,宁海县实现了363个行政村公交全覆盖,同时,开辟通往偏远山区的冷僻线路10余条,1001个自然村的公交覆盖率达91%,整体服务质量大步提升,促进了当地城乡客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   值得一提的是,在改造过程中,充分引入大数据思维,建立了一套以智慧交通管理为核心,以奖代罚为辅助、第三方测评考核为配合的独特监管模式。
     “我们对公交管理核心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,用数据说话,让信息化管理代替传统管理,使管理部门从庞杂的日常监管中解放出来,也让公交营运者被管得心服口服。”运管所负责人表示。

宁海—海格客车城乡公交

      “政民企”多方共赢
      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,受益于资源整合,车辆、路线布局的优化,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,从城区到双峰,票价从原来的10元降到5元,到马岙也从10元降到5元,到长街从9元降到5元……宁海城乡公交线路的票价降价幅度达29%。
       原来467辆客车减少到359辆,减少投放车辆108辆,减少比例为23.13%。数量精减仍需满足出行需求的提升,让村民们不仅“有车坐”,还要“坐好车”。改制后的城乡客运公司,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,淘汰了原有破旧的黄标车,购进了外形靓丽、乘坐舒适的海格客车
       海格客车市场部负责人表示,在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之后发现,城乡客运企业普遍面临一些共同难题:大车坐不满、小车坐不下,找不到合适的车型;多数线路都是窄路,车子转弯时还要先倒一把;价格低的质量难保障、豪华车型运营成本太高……“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过程中,车型要升级,既要满足客运服务需求,又要兼顾实际运营条件,安全性和舒适性一个都不能少。”
       据了解,宁海现有海格客车51辆,驾驶员在驾驶之后都评价车身大小合适,转弯和爬坡过坎很利索,车厢内的空间布局也很适中。乘坐过的村民也表示,更换的新客车让乘坐体验大大提升。此外,村民们的喜悦还来自改造后的真实惠——以前每次坐车都要步行几公里,如今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坐上公交车。
       实际上,岂止是村民们受益,政府、新组建的客运企业以及股东们实现了多方共赢。
       对政府来说,财政负担得到了大幅减轻。改革前,为保证城乡客运正常运营,宁海每年要支出2亿元;改革后,政府每年投入票价补贴3000万元,对山区冷僻线路补助1500万元。
       对企业来说,虽然票价下降,但仍获得明显收益。据同运公司负责人介绍,票价下降后,营业收入反而增长了25%,股东收益每月在7000元以上,驾驶员的收入也大幅提高。
       运管所负责人指出,目前宁海的PPP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,比如改造不彻底,没有全部国有化,少数公司内部出现经营权之争的矛盾,等等。
      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协调解决城乡公交,尤其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的遗留问题。建立客运企业联系责任人制度,明确职责,责任到人。同时,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帮助解决城乡客运企业运营中的困难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       他表示,2017年宁海又开通了深甽大蔡至大雁、穆坑湖至黄坛等地的5条冷线,持续解决偏远山区村民的出行难问题。2018年,将继续服务民生,全方位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:
       一是优化线网,不断满足乘客出行需求。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及我县公交线网实际情况,加强各类新增旅游景点、偏远山区冷线线路等客流的监测,谋划好符合开通条件的线路调整方案,通过改造、调整站点、新增、延时运营和加密班次等措施,不断优化城乡、城区公交线路。
       二是精准把关,加强候车亭的管理与维护,保障乘客出行候车的舒适、便捷、安全。
       三是提速改造,帮助北面四家客运公司走出困境,保障北面市民出行有车可乘。

返回列表

相关文章

    • 上一篇:
    • 下一篇: